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最著名的街道之一,可以說是整座城市的靈魂,這里發(fā)生過很多歷史事件。從亞歷山大·涅夫斯基修道院一直延伸到海軍總部,全長近5公里,大街兩旁坐落著各類古典建筑、教堂、博物館、商店和劇院。今年大規(guī)模翻新路面期間,游客依然眾多,摩肩接踵。
文學咖啡館就藏在這條街上的18號,在莫伊卡河畔與涅瓦大街交匯的轉(zhuǎn)角,很不起眼?Х瑞^所在的大樓建成于18世紀中葉,曾是商人住宅,到了19世紀初期,部分空間被改造成咖啡館,也就是后來被稱作“文學咖啡館”的地方。
起初,這是一家人氣十足的糖果店,咖啡館是后來加開的。那時候的俄國人多飲紅茶,喝咖啡還是一種時髦的活動,能來這里的多半是些有身份、有文化、有思想的人。漸漸地,這里成了圣彼得堡文人墨客的聚集地,作家、詩人、評論家、藝術(shù)家都喜歡來坐坐,喝杯咖啡,聊聊新詩,談?wù)務(wù)軐W,順便吐槽一下沙皇政府。
都有誰來過文學咖啡館?細數(shù)下可是俄羅斯文學的“朋友圈”,都是頂流。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曾住在附近,喜歡一個人坐在角落觀察周圍的人,構(gòu)思小說里的主角;果戈理擅長把最普通的市井人物寫得有血有肉,他也在這里留下過身影;契訶夫、涅克拉索夫、屠格涅夫等19世紀俄羅斯文學巨匠基本都來過。但這里最重要的顧客要算亞歷山大·謝爾蓋耶維奇·普希金。
普希金不是普通詩人。他出身貴族,祖上還是彼得大帝的侍從,從他畫像上仍能看出其非洲血統(tǒng)。普希金自小聰明絕頂,才華橫溢。這樣一個才子卻命運多舛。因思想超前,詩歌太敢寫,他曾被流放。
到了1837年,普希金已婚并育有子女,他的妻子娜塔莉婭·岡察洛娃美貌出眾,引起許多貴族的注意,其中一個叫喬治·丹特斯的法國人對娜塔莉婭特別“熱情”,流言頓起。
普希金是個極有尊嚴、有血性的男人,他怎么能接受“太太在外有情人”的事,于是向喬治發(fā)起決斗挑戰(zhàn)。普希金的居所在咖啡館附近,決斗前他約決斗證人丹澤斯喝了人生中最后一杯咖啡。
決斗就是幾分鐘或者幾秒鐘的事,普希金被喬治擊中腹部,兩天后不治身亡,不足38歲。當時決斗是非法的,作為普希金的好友,丹澤斯因此入獄,并愧疚一生,之后他將收藏的普希金遺物捐了出來。今天的圣彼得堡冬宮博物館,有一個區(qū)域?qū)iT介紹決斗,普希金獨占一個角落,決斗兩方的槍收藏于此。
此后,咖啡館的命運幾經(jīng)波折,糖果店關(guān)閉后改為一家精英餐廳,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曾是座上客。之后這里曾用作書店。直到1983年,為了紀念普希金等文學家,這里再次改設(shè)為餐廳,并取名“文學咖啡館” 。
今天的文學咖啡館,保留了大量19世紀的裝飾風格。高高的天花板、復古的吊燈、深色的木質(zhì)家具,墻上掛著多幅普希金的畫像。一樓普希金生前最后坐過的位子被繩子圍著,一尊蠟像還原了他當時的模樣:凝視著窗外,手執(zhí)羽毛筆,仿佛正在構(gòu)思寫給至愛的信。
如今,想來文學咖啡館就餐必須預約,吃什么不重要,很多游客慕名而來是為了和歷史打個照面。文學咖啡館不僅是一家老餐廳,更是時間留下的記憶。這里記錄了普希金生命中最后一段旅程,也見證了俄羅斯文學的輝煌與憂傷。在這個快節(jié)奏的時代,來圣彼得堡文學咖啡館點杯黑咖啡,像普希金那樣,坐望涅瓦大街上的車水馬龍,靜靜地發(fā)會兒呆……